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热点

农业“无人化”背后的转型

2021-01-09 来源:农视网 阅读量:870 作者:方文

 前言:

中国正面临劳动力持续减少、人口总数增长的情况。用智能化的机器人和管理系统帮助农业生产管理者高效地进行生产,正是希望以先进的解决方案应对痛点,而这背后要面对的都是农业下的各类转型。

作者| 方文

图片来源 |网 络

农村劳动力逐年流失已不可逆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农村适龄劳动力人口数量为3.13亿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6.8%。这一比重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城镇79.5%的水平。

农村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远高于全国平均12.6%的水平。

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将超过3亿。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老年人口的增多也意味着年轻劳动力在不断流失。

按照人口学推演,到了2025年这一数字可能会降至7.6亿,也就是说劳动力人口减少了25%。

站在更长远的视角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流失,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农业,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传统农业生产到了变革的拐点

数字化时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脚步与其他产业相比显然有些迟缓。

几十年不变的生产方式制约了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加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以及城市化进程中消费者需求的提升等社会因素,令农业生产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目前,中国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组织的方式已经到了变革的拐点,农业生产中的耕、种、管、收四大关键环节亟需用更集约、更高效的方式进行转型。

显而易见的是,中国正面临劳动力持续减少、人口总数增长的情况。

用智能化的机器人和管理系统帮助农业生产管理者高效地进行生产,正是希望以先进的解决方案应对“无人种地”的痛点。

从成本构成上看,中国粮食生产成本主要高在土地和劳动力投入环节;而经济效益低下则进一步加重了农村劳动力流失的恶性循环。

AI种植有望解决农业生产显示问题

事实上,将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AI+农业的愿景始终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粮食安全,或者说农业,是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目前来说,土地亩产单产在逐渐逼近极限,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生产成为必然的大趋势,而AI种植是探索的方向之一。

目前来看,AI种植有望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很多现实问题。从生产端,数字技术帮助实现大规模智能化、机械化的生产,实现规模效应,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解放人力劳动。

在产业链中间环节,农业能够借助数字技术实现高效的供需匹配,实现中间产品的高效流通,并结合市场需求反应情况,拉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利润空间。

国内外无人化农业发展状况

无人化农业生产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全球发展来看,发达国家如美国、澳洲等地的无人化农业起步早,无人农机的研发技术较为成熟,在规模化的无人农场以及小范围的领域应用广泛。

而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北斗导航卫星开通,以及腾讯、阿里等公司布局数字农业带来的资源和研发技术加持,将进一步加速我国构建无人化生态农业。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植保无人机覆盖的面积占总耕地比重不足5%,而日美等发达国家植保机渗透率已达到50%以上。

植保无人机的低渗透率有多重原因,来自农户认知的不足、商业模式不清晰、售后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此外我国耕地分散,农业规模化程度低等现状也会限制无人机的应用。

我国植保无人飞机在装备总量、作业面积上已经发展到全球第一,还在不断发展,飞控技术世界领先,但在喷施药装备和专用药剂的研究方面还需加强。

目前全国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超过4万台,2019年作业面积达1.3亿亩,大疆、极飞等品牌的电动多旋翼机型能够精准导航、主动避障、定量施药,已经能够相对稳定、安全开展规模化作业服务。

农业无人化发展与农民转型

到2025年,机械和机器人将取代中国5%的工人,从而导致某些工作岗位的消失。

当无人机、无人车、无人农场的概念落地农村后,农业的行业环境在先进生产力与旧生产关系产生着摩擦和矛盾。

未来的农民可能会使用耕、种、管、收全系列的机器,他们可以借助后台的数据来进行管理。未来农民的工作内容里可能包含数据分析,农民转型为农业工人。

随着智能农机的发展,农机的经销商也会慢慢转型,将农事服务放到自己手上,形成新的模式。

当农民有了数字化工具以后,他们反过来可以管理更多的地,并且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把他们的生产过程全部跟城市的消费者绑定。

通过对农业生产各环节痛点的深入洞察以及对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物联网在不同农业场景创新性应用的持续探索,将科技赋能农业,从而帮助农户降本增效,让种田有利可图,推动农村青年回流。

过去许多年,农业植保一直是令农户头痛的问题。传统人工植保不仅需要的人手多、费用高,效率和安全问题也难以得到保障,而无人化设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使降本增效成为可能。

除了农业科技创业公司在生产端的发力,电商平台也意识到生产端的价值。阿里、拼多多、京东等近些年都投入了大笔资金在农业流通、生产环节的改造上。

其中,重新建立新的产业平衡机制、新的财富分配机制,是这场农业变革的重要特征。

而无人化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农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其他工作,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

通过打造产、销、研、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系统,诞生新的商业模式,让农民逐渐形成有利于农户的利益分配的格局。

而在农业智能化、价值链重构的过程中,真正要思考的是教育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怎么去培养更多的人来填补新的岗位。

农业的生产链条可以比作一个工厂的生产过程,农资、农具、农机相当于生产的原料,粮食、蔬菜相当于生产成品,整个过程中还包括下游工厂和终端消费者等。

通过建立一个农业机器人系统,来推动中国农业的无人化进程。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这样的硬件设备都是一个农业机器人系统的执行模块,在一个统一的大脑决策下工作。

结尾:

技术最终要用于实际问题才有存在价值。对农户尤为如此,真正以数据帮助农户降本增效,他们才对数据的价值有认知和体会,才会买单。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愈发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无人化农机设备的出现,势必将推动生产模式的升级变革。

相关阅读:

无人化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1月8号:“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58个点
阅读下文 >> 1月8号:“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58个点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feishouku.com/news/show.php?itemid=719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飞手库

推荐新闻

更多

VIP会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申请友情链接

更多

Copyright © 2024  飞手库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0318-896 9133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03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