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于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的山区、河谷川台区等马铃薯种植区域。
二、技术模式
按照“黑色地膜+脱毒种薯+配方施肥+机械耕作+专业化防治”的马铃薯标准栽培模式, 试验示范推广了 “全方位深松机——旋耕整地——起垄铺膜播种——旋耕上土——行间松土——机械喷药——杀秧——起膜收获——田间残膜捡拾”为主的半膜单垄双行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技术模式流程图
三、解决的主要农业生产问题
解决了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马铃薯种植产量低而不稳、费工费时、种植成本高等问题。
四、推广应用情况、规模
该技术已在甘肃省中东部的定西、平凉、兰州、天水等地经过十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其中,甘肃省典型干旱区的定西市已拥有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机具2387台,马铃薯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63%,其中机耕91.68%,机播44.29%,机收45.58%,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54.37万亩。
五、应用经济社会效益
与传统马铃薯生产技术相比,旱作区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作业效率可提高20倍以上,可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一是节本增效明显。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亩平均成本为400多元,比半机械化生产成本降低170多元。全程机械化示范点马铃薯平均亩产量1500kg以上,比半机械化平均增产363.2kg/亩,增产率33.4%;二是创新示范推广模式。以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半托、土地全托等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社会化服务,推广运用农机农艺融合新技术,为群众提供“耕整地、种植、中耕管理、收获、残膜回收”等各项农机作业服务,有力推动了马铃薯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三是示范推广新技术,推动定西市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对科技生产力的认识,提高了马铃薯这一支柱产业机械化水平。四是可以节省农膜、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
六、主要技术简介
1.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
播种前应采用机械对地块进行深松和旋耕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进行整地作业。整地后要求地表平整,无秸秆残茬,土壤上松下喧、耕层绵软、土地细碎,便于机械铺膜或播种作业。深松深度应以打破犁底层为宜,一般应达到25cm以上,每隔2~4年进行一次。旋耕深度应达到15cm以上。常用机具有1SQ-340型全方位深松机、1SQ-240型全方位深松、IGQN160型、IGQN250型旋耕机。
全方位深松旋耕整地作业
2.机械化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中旬,当地下10cm处地温稳定在7-12℃时,即可进行播种作业,播深8-10cm,垄上行距22-28cm,邻接行距60-75cm,株距25-33cm,垄宽65-70cm,垄高20cm,亩株数4000左右。机械化播种作业播行要直,行距一致,株距均匀,垄形整齐。尽量采用复式作业,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项作业,同时根据需要选装覆膜、铺滴灌管和施药等装置。
起垄铺膜播种作业
3.马铃薯田间植保技术
出苗达95%时进行第一次防病,正常情况生育期共防控6次,中耕行间松土除草2次,根据病虫害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农药、药量、选择喷药次数及安全间隔期。药液浓度配比正确,喷量均匀、适宜、药液雾化良好。喷头与植株间距离40-50cm为宜,达到不漏喷、不重喷。按照药液浓度和用量,正确地选择适宜的作业速度及规程,以提高防治效果。
无人机出苗期喷药作业
中耕机行间除松土草作业
喷杆式喷药机中期喷药作业
4.机械化收获技术
在收获期前10天进行机械化杀秧,采用横轴立刀式马铃薯打秧机进行灭秧作业,灭秧后需露出垄型,保持垄型完整不伤垄。茎秆杂草切碎长度≤20㎝,留茬高度≤15㎝,漏打率≤6%。要求挖掘机挖净率≥98%,明薯率≥97%,伤薯率≤3%,作业速度以3-4Km/h为宜,挖掘深度20cm 为宜。
收获前杀秧作业
分段收获作业
联合收获作业
5.机械化残膜捡拾技术
残膜回收作物收获后或深松旋耕整地前进行,应用厚度0.01毫米以上的地膜,易于机械化捡拾作业,避免残膜缠绕机具,影响作业质量。常用机具耙齿式、搂齿式、滚筒式三种类型。
残膜捡拾机械作业